Post-Rock/Experimental
在90年代兴起的深受电声器乐摇滚影响的实验摇滚运动中,后摇滚无疑是占有统治地位的音乐类型。后摇滚音乐中集结了一大堆实验流派-Krauft-Rock、氛围音乐(Ambient)、激进摇滚(Progressive Rock)、space rock、math rock、tape music、简约古典(minimalist classical)、British IDM, jazz (both avant-garde and cool), 和 dub reggae,一句话简言之就是:音乐大部分架构在摇滚音乐上,但是它实质上不是摇滚音乐。
后摇滚给听众的音乐感受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摇滚乐激励情感是完全相反的,它的音乐富于使人催眠和声响低沉单调(尤见于一些以吉他为主的乐队),即使相对亮色的音乐也使人感到镇定和醒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后摇滚当初就是反对摇滚的一种回应,尤其是当主流乐界对另类音乐的同化后更加如此,很多后摇滚乐队是在一个相同的意识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意识就是:摇滚乐已经丧失了自身的真正的反叛意识,并且很难从自身的陈旧模式和空洞姿态的窠穴中自拔。所以后摇滚拒绝一切与传统摇滚乐相关的东西。
后摇滚音乐着力于纯粹声响和音色远甚于对旋律和歌曲结构的沉迷,其大部分作品倾向于器乐,即使作品中有人声出现,也仅仅是作为整体音乐效果的一种附属。
后摇滚音乐基架的建立是在1991年两部竭然不同的里程碑作品的发表:Talk Talk乐队的《Laughing Stock》和Slint乐队的《Spiderland》。《Laughing Stock》是Talk Talk乐队从合成器流行乐转型后的顶峰之作,其音乐是对情境音乐(Ambient)、爵士乐(Jazz)以及简约室内乐(Minimalist Chamber Music)进行情绪化的、精巧的融合;而《Spiderland》的音乐则是充满深思的、bass-driven grooves、喃喃的诗化歌词、晦涩的结构以及极度的音量切换。这两部作品对很多后来的后摇滚乐队都产生过影响。
后摇滚一词则是由评论家所创造的。Post Rock一词最初是由Simon Reynolds在描述Bark Psychosis受到Talk Talk乐队影响的氛围音乐实验时使用,结果该词被应用于称呼那些不曾归类的从勇于打破既定传统的乐队(如Gastr del Sol, Cul de Sac, Main)到像Stereolab, Laika和the Sea and Cake这样的Indie Rock乐队(注:这其中不包括Slint乐队的仿效者)。后摇滚被公众承认是在来自芝加哥的Tortoise乐队1996年发表的第二张专辑《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之后,这部作品也许是后摇滚各种实验元素所达到的最极至的融合。这样,后摇滚瞬间就为评论界提供了区分各种此类型下不同乐队(艺人)及其前辈们的方法,之后后摇滚迅速成为了同时代的独立摇滚(Indie Rock)的堂兄弟,集中在Thrill Jockey, Kranky, Drag City, 和Too Pure这些厂牌之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90年代末,后摇滚获得了千篇一律的名声,一些人发现这种音乐缺乏感情令人生厌,另一些人认为后摇滚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激进融合而变得众所周知,这其中部分原因应归咎于许多后摇滚乐队在他们的最初音乐理念上甚少变化。然而即使在这种倒退的情况下,新一轮的乐队(the Dirty Three, Rachel’’s,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Sigur Ros)以其独特的声音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赞许,暗示着后摇滚这种音乐类型毕竟还未走到尽头。
Neo-Psychedelia
新迷幻包括了从朋克乐末期直到现在的一大批乐队,这些乐队的音乐均受到60年代迷幻乐的影响。不论他们的音乐是师从于像Beatles和早期Pink Floyd那样的迷幻流行乐、还是源于Byrds的吉他摇滚、甚或是扭曲的音响实验,这些乐队无一例外地都把迷幻药剂作为一种音乐灵感唤起的源泉,以此创造出不同寻常的声音。
一些新迷幻乐队的确是好吸毒的,而其他的乐队只是将毒品作为他们怪异歌词和出格外表的一种合理的补足。新迷幻音乐时而也能打入主流流行乐圈,如Prince的80年代中期的作品以及Lenny Kravitz的90年代的作品。但是大多数的情况是这些新迷幻乐队活跃在另类(Alternative)和独立摇滚(Indie Rock)圈中。
新迷幻最初是在70年代末英国后朋克运动中出现,那时主要的乐队是the Teardrop Explodes、Echo & the Bunnymen和the Soft Boys。除了80年代早期的Paisley Underground和90年代末期的Elephant 6 collective这样的新迷幻集中运动外,大部分后来的新迷幻乐队都来自于互相孤立的地区,而不是从诸如以上的音乐运动中产生。在这些后来的新迷幻乐队中比较著名的有:音乐空幻梦想的澳大利亚乐队The Church;由Nick Saloman领衔的Bevis Frond,他们把旋律化的诗歌创作和大音量的三重唱结合在一起;低调昏沉、毒雾阴霾的Space 3;诡异离奇的校园摇滚(College Rock)乐队Robyn Hitchcock;全然古怪的Mercury Rev和the Flaming Lips以及折衷的BritPop乐队Super Furry Animals。
Noise-Rock
Noise Rock派生于朋克摇滚,尤其是指那些用令人耳眩纷乱的电吉他声来表达年轻人焦虑和自负的朋克音乐。Noise Rock就像它的前辈“无浪潮”(No Wave)一样,其目的就是要让音乐更加碾磨化并以此达到一种滑稽讽刺效果或是表明一种立场、声明,而其音乐则总是诉诸于纯粹的声响能量。
尽管大部分Noise Rock乐队的音乐注意力是集中在由电吉他失真所产生的脱粒般的声响(有时这些乐队也会使用一些电子仪器来作为打击乐器或是增强音乐整体的不谐和),但仍有部分乐队更加关注于声响和歌曲结构的融合,如先驱乐队Sonic Youth当把音乐的富于旋律和其单调低沉的噪音相结合时,无疑将Noise Rock带入了更为宽广的另类音乐听众中。
Sonic Youth带来了一群模仿者,但这其中并不是所有的乐队音乐都像它,如80年代的The Swan和Big Black的音乐就有更为黑暗、阴森的倾向,而当时的Touch&Go厂牌在80年代末成为这种风格的音乐的中心;再如90年代Noise Rock衍生出一些戏剧性的分支类型,这些分支经常会被诸如“邋遢摇滚”(scuzz-rock)这样的词汇所形容,这种风格的音乐是用吉他噪音营造出一种肮脏、颓废、令人厌恶的声场(如Royal Trux, Pussy Galore, the Dwarves和 the Butthole Surfers)。
Emo
Emo最初是从Hardcore Punk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有着艺术家气派的音乐,但在1990年代末它成为地下摇滚的一支重要力量,投合了当时的朋克和独立摇滚乐手。一些Emo音乐是倾向于激进一边,其作品中充满了复杂的吉他弹奏、非传统的歌曲结构、艺术家气派的噪音和极端的乐器演奏位置的变化;还有一些Emo音乐和朋克流行乐更加接近,尽管它仍显得有一些难以理解。Emo的歌词是非常个人化的,通常不是恣意幻想的诗句便是个人的忏悔。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